找到相关内容411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由深观缘起到广行无量(二)

    之后才能讲民主。民主是什么?众生的生命个个自主。以慈悲,希望别的生命个个皆过得好。因为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。这是佛教的文化,由深观缘起见到世间的真像。研究佛法为的是见到理,见到空,以便做人。因为见到空...并不可一时论定的。我们谈历史,赞叹的一些伟人,以今日的眼光来看,也只不过是一些现代人眼中的狂妄之士。这是因为每个时代中的生命有所不同。   要当一个伟人必须是缘起论的信仰者,除了要有智慧,意志力,...

    继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1869384.html
  • 禅修——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收成的农夫一样,你没有完成最主要的工作。 禅修的方法有无数种,有些禅修只要让心安住在本来的状况,而有些禅修则用一些技巧强迫心进入一种更清晰、更鲜明的无碍境界。有些法门用相反的思惟对治烦恼波浪,譬如以慈悲对治愤怒;有些法门则用类似的念头或烦恼来对治那个烦恼。 大火可以用水去熄灭,但是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则是以火攻火,也就是放一些小火或利用爆炸控制大火,以阻止大火的蔓延。同样地,有些禅修技巧本质上和你所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776315.html
  • 如何调伏嗔心

    建立在因果慈悲这个基本观点上的,是从三世因果来看待这个问题的。所以,对待别人无缘无故的侮辱我们、加害我们,是以偿报和悲心来看待的。我们应该受,甚至愿意牺牲自己。佛教最好的典型就是佛对歌利王砍了他的...推己及人,平等普覆一切众生。在修定的过程中,如修不净观对治贪心,修慈悲对治嗔心,修因缘对治痴心。这都是通过禅定培养道德素质,改变人格结构的好方法。禅定的具体修习方法网友们可根据情况找师傅或经典自己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85883378.html
  • 问:学佛的方法?

    佛门基本大戒,首戒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。然而五戒,只是消极的外在的戒恶,若欲前进一步则要积极的由内心自发为善。所谓为善,就是把贪、策、痴、杀、盗、邪、淫、妄语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等十恶,化为不慈悲、因缘、放生、布施、行、诚实语、质直语、柔软语、和诤语十善。 五戒是消极的戒恶,十善是积极的行善,以上二者,都是在家学佛人所应遵守的。至于出家众的戒律,比丘有二百五十戒,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。条文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7383285297.html
  • 根通法师:中国佛教慈悲济世的理念与实践

    勿忘世上苦人多”的社会关怀。   一、佛教的慈悲   慈悲精神是佛教教义的核心。《无量寿经》上称“佛心者大慈悲是”,即是说佛教以慈悲为本。在原始佛教里,慈...

    根 通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0873239.html
  • 魏德东: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(上)

    基本要求。而佛教的公益事业,作为善行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诸多经典中都有深刻的阐述。 佛教的公益事业理论,集中体现在佛教的事业慈悲、福田和布施等方面。 “事业”一词,来自佛教,其基本含义约...最高的智慧。 慈悲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,慈悲就是佛教对慈悲问题的看法。在佛教的众多教义中,慈悲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。特别对于大乘佛教来说,基于其普度众生的追求,慈悲甚至是最核心的教义。 据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慈善|公益事业|魏德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090193553.html
  • 佛教慈善对当代社会的作用

    ,maitri^,巴利语metti;“悲”:梵语karun!a,巴利语同。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(与乐),称为“慈”;同感其苦,怜悯众生,并拔除其苦(拔苦),称为“悲”;二者合称为慈悲。《无量寿经》云:...喜舍四无量心的圆融运用;无论从广义而言,还是从大乘教法要义来讲,都是与慈悲理念密不可分的。对于慈善,佛法中有坚实的理论依据,可从其基本教义来分析:   (一)、慈悲   佛教之所谓慈悲,如...

    则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080805.html
  • 金刚禅定的修行次第之我见

    喜乐。  外缘:金刚禅定取观殊胜之缘,即上师法像、本尊法像。  金刚禅定的所缘之境(定向目标),从生起次第到圆满次第,分别而不同。在修“止”时,可结合不净观、慈悲、缘起、界分别、数息 、“五门禅”加以对治,如多贪欲者宜修不净观;多嗔怒者宜修慈悲;多散乱者多修数息;无明邪见者多修缘起;业障丛生者多修界分别。行者在行持时,可根据自身的特点,依从上师的指导加以对治习修。  关于修止的阶段...

    寂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644203.html
  • 培育众生慈悲心 共建社会大和谐

      我们知道:“同体”是平等,“共生”是慈悲。佛教的特色在于平等的精神,佛陀最初创立僧伽教团,就是要打破印度四姓不平等的阶级,佛陀初成道时,在菩提树下,发出金刚一般颠扑不破的宣言:大地众生皆有如来... “共生”之所以说为慈悲,是因为佛教一向提倡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,慈悲是无偏私的关爱,慈悲是无对待的包容。慈悲不是工作中的上下阶级对待,也不是日常生活里的有无计较,更不是社会上的贫富差别,慈悲是...

    释宏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5252728.html
  • 同体与共生

    同体”是平等,“共生”是慈悲。佛教的特色在于平等的精神,佛陀最初创立僧伽教团,就是要打破印度四姓阶级的不平等,而提倡“百川入海,同一咸味;四姓出家,同为释氏”的平等。佛陀初成道时,在菩提树下,发出...、不分男女、不分贫富,都是平等互尊的,因为我们一切会员是“同体共生”的地球人。  “共生”之所以说为慈悲,是因为佛教一向提倡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,慈悲是无偏私的关爱,慈悲是无对待的包容。慈悲不是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3162490.html